-
-
-
本周 大事记
日本人口连续14年减少 老龄化加剧 根据日本总务省最新人口统计,2024年日本本国人口为1.2029亿,较上年减少89.8万,降幅为1950年有记录以来最高。总人口(含外国人)降至1.238亿,连续14年下降。 少子化与老龄化是主因:0至14岁儿童人口减少34.3万,占比仅11.2%,创历史新低;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2.4万,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增至3624万,占比达29.3%,其中75岁以上人口突破2077万,反映“团块世代”(1947-49年战后婴儿潮)全面进入高龄阶段。 地域差异显著,日本全国仅东京、埼玉人口增长,其余45个道府县均减少。 日本自2005年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后,2008年达峰值,2011年起持续萎缩。此次日本人口降幅已连续13年扩大,凸显社会结构转型的严峻挑战。
一名在日中国男子遭遇电信诈骗 据日本媒体报道,近日一名中国男留学生在日本遭遇电信诈骗,最终被骗了240万日元,约合12万元。 遭遇电信诈骗的是一名居住在静冈县热海市20多岁中国男子。 据静冈县警方介绍,今年3月24日,这名男子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,对方称自己是航空公司职员,语气强硬的告诉男子:“你被列入了犯罪嫌疑人名单”。并要求男子,如果要证明自己清白,必须接受对所有财产进行资金调查。 随后,骗子开始进入诈骗的另一个环节,电话中出现了一个自称是“中国警察”的人,用中文与这名男子进行交流,进一步强调了事情的严重性来获取男子的信任。 果然,这名男子在被经过几次忽悠后信以为真,按照对方的指示,通过网上银行向指定账户转账了240万日元。 但事后他开始有些怀疑,便向日本警方咨询,结果确认这是一起诈骗案件。 目前,日本警方正对这起诈骗案进行进一步调查,并提醒民众,接到陌生电话后,无论对方说什么都不要轻易相信,特别是对方如果有转账要求的话更不能相信。 近几年,在日外国人遭遇的电信诈骗案件数量越来越多,虽然骗子手法还是那些,但总是有人上当。特别是刚来日本留学的小伙伴们,一定要提高警惕。
1年时间,日本约4.2万具遗体无人认领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,2023年(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),日本有超过4.2万具遗体在生命的终点没有得到家人的送别,没有留下任何名字的痕迹,就这样被默默火化、草草掩埋。这些遗体,被日本政府称为“无缘遗体”。 这个听起来像是行政术语的词汇,背后却隐藏着无数人在生命尽头被悄无声息地抹去的悲剧。 这些遗体大多属于独居老人,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,独自面对病痛和死亡,最终连一场简单的送别仪式都没有。 东京足立区的一位老人,在去世后,政府找到了他的孩子。然而,孩子虽然愿意出钱,却拒绝认领骨灰。最终,这位老人被合葬进了一块没有碑文的“无名墓地”,骨灰盒上只贴着编号,就此从世界上消失。 这样的故事,在日本各地不断上演,一排排贴着标签的骨灰盒,在仓库里静静地躺着,等待统一处理,没有仪式、没有供奉,只有无尽的沉默。 日本对“无缘遗体”的处理有着完整的法律依据,如《墓地埋葬法》《行旅死亡人处理法》《生活保护法》等。这些法规确立了地方政府的义务,但在资源紧张、社会冷漠的现实中,体面葬礼却成了奢望。 过去五年间,“无缘遗体”处理数增长了约三成,远超死亡人数的增幅。仅2022年,大阪市的公营墓地中就有3149具无人认领的遗骨。放眼全国,2018年至2021年,“无缘遗体”累计已超10.6万具。 更令人遗憾的是,这些“无缘遗体”并不都是“无亲无故”。很多人,是被“亲属主动拒绝”。亲属拒绝的理由多种多样,关系疏远、家庭崩解、子女不愿承担责任,甚至只是“不知道该埋哪儿”。还有人因为经济困难,选择放弃认领,避免产生火化和安放费用。 据统计,处理一个“无缘遗体”的全部流程——从火化、存放到安葬,政府需支出约25万日元。因此,一些城市开始鼓励市民“生前登记身后事”,希望提前规划,避免行政负担。然而,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。 终身未婚者、家庭小型化、社会联系断裂,使“死后无人认领”成为越来越普遍的趋势。
根据预测,到2025年,日本独居老人将超过700万,2035年将达762万,占老年家庭人口的四分之一。